在上海南翔科技 50 的园区里,林杰正在与同事商讨嘻哈之城 APP 2.0 的版本设计;这个经营了 17 年的个人网站终于开始走向市场化与移动化。
“2000 年我还读高中的时候,便建立了这个平台,而今众多国内知名的嘻哈舞者和歌手都曾经在此相互交流和学习,”林杰想起过去的种种感慨万千。
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存续至今承载无数 80 后嘻哈文化爱好者回忆的平台,一直以来都是人人感兴趣的副业。进入 2015 年,林杰感受到国内嘻哈文化产业正在发展壮大,也激发林杰的创业激情。
他认为未来前景值得期待,“嘻哈文化中街舞行业目前从业人数 30 万左右,受众 1000 万,年市场份额 100 亿元左右,而近年来的高速增长超出想象,现在以垂直媒体的方式切入时机正好,可以伴随市场共同成长”。
精神家园
嘻哈文化大致的内容包括:黑胶碟混音(DJ)、说唱(MC)、街舞(Bboying)、涂鸦(Graffitti)四大元素;这些源自美国街头的嘻哈元素不断涌入中国。
2000 年,林杰在网易个人主页站建立站点,取名“飞鸟舞道馆”,并在西陆论坛开设 BBS;2001 年网站升级到 V 2 版本,并将内容扩展到整个嘻哈文化范畴。2002 年开始,林杰对网站进行多次改版和升级,将论坛版本切换至动网先锋 DVBBS。同时将社区切换到互动力量社区版,开设语音聊天室。
林杰表示,嘻哈之城的建立是当时的一时兴起,为国内众多网友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,期间也倚靠相关衍生品实现营收;虽然对于嘻哈文化有巨大的兴趣,但林杰依旧不愿意以此为职业。
他说道,“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到这个小众文化的顶点,基本上我前半个职业生涯在 IT 互联网企业工作,而现在经营一家广告公司,主要以音频后期业务为主,服务的客户多为世界 500 强企业。”
但随着广告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,而嘻哈文化产业渐渐崛起,林杰感到转型嘻哈文化的垂直媒体可能更具有价值,同时能满足 10 余年来的情怀。
“从 2016 年我便开始全职运营嘻哈之城的网站,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到它的产品设计和移动化。” 林杰介绍说。
在林杰看来,嘻哈之城之前是无数爱好者的精神家园,许多骨灰级玩家都在这里交流分享,形成一个集散地。例如,今天国内 POPPING 界知名选手胡宏俊,就曾经是嘻哈之城的一个版主。
也借由这些国内资深舞者的关系,嘻哈之城深度参与到国内的各大赛事。而国内赛事的日益增多,令市场越来越需求垂直媒体的存在。
林杰提到:“我们国内有舞蹈家协会、体育总局分别在两条线,对开班的街舞老师进行认证,并支持分站赛,目前单场在 2000 人以上的街舞赛事,年均 20-30 场,全国分站赛起码有 20 场以上。”
用户基数大增长迅速
据了解,嘻哈之城在国内街舞、说唱等领域有较高公知度;在索取行业咨询和活动赛事信息等方面,嘻哈之城是许多圈内人士的首选。
“我们网站有 17 年的历史,用户基数比那些新平台要大得多,2016 年初的日活跃用户仅 5000-6000,至年底有 2-3 倍的增长,我们努力解决了这个行业的一些刚性需求。”林杰自信地说道。
在林杰看来,优质的内容和技术力量是嘻哈之城的优势所在,而嘻哈之城对于国内的资讯以及赛事征集报道有着很高的即时性。他也将嘻哈之城的产品设计建立在媒体资讯的基础上,同时向移动互联网转移,并加强产品的社交功能。
林杰并不惧怕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,因为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与嘻哈之城完全雷同的平台;“市场上有一些平台偏向于视频,以及公众号运营,而内容运营和产品能研发的技术能力上,嘻哈之城都是排名第一的。”他说道。
他还提到,目前的团队和之前的广告公司也是完全独立开来的,因为行业特殊,嘻哈之城的员工也主要是以文化爱好者为主。
截至目前,嘻哈之城的团队一共 5 人,注册用户 40 万人,日活 1 万-2 万,每个月以 20%的速度在递增。
由于历史原因,嘻哈之城在搜索引擎的排名和权重都较高;林杰说,“我们热门关键词排名也比较高,40%新增用户来自于搜索引擎的推荐,热门事件关键词也为网站进行导流。相比新兴的平台,我们的拓客成本更低”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圈内的影响力较大,网络上自发的推荐也成为新增用户的来源;而林杰也正通过电子邮件、手机短信等方式,去唤醒从前的老用户。
不担心盈利
“这样的垂直媒体,光是广告一块收入就足够覆盖成本了,”林杰对盈利的问题从未担心过,“当我们做到市场占有率达 70%-80%,盈利完全不会是问题。”
话说回来,林杰对于盈利的自信也来自于此前兼职做网站时期的体会;时间回到 2006 年,林杰便依靠淘宝和网站自身的电商平台,以及论坛广告位,每年获得 30 万-50 万元的营收;而彼时,网站仍旧是林杰独自运营。
当然,林杰也见过投资人,在 2015 年下半年与 2016 年年中曾花费过较大的精力去做路演;不过并未有所收获。
即便如此,林杰对嘻哈之城的运营并未有过怀疑:“我也能理解投资人,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行业,虽然市场在快速增长,但还并未完全成熟;我自己也是比较谨慎的,此前能够盈利的情况下,也未全职经营,因为那几年的市场环境,我还不敢想象去做大。他们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未来潜力,自然也无法下决心投入。”
他表示:“ 以后还会见投资人,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,实现用户数据的大规模增长是关键。”
对于林杰而言,嘻哈之城经历过许多起伏和波折;早在 2004 年,嘻哈之城在国内圈内闻名,国内不少元老级人物都曾经是嘻哈之城上的“新手”,他提到,“正因为有着大量元老级玩家的认可,嘻哈之城能够从圈内意见领袖的手中拿到一手的资源”。
不过,嘻哈之城也有过低潮期,林杰遗憾地提到,“在 2010-2014 年,由于种种原因,我们没能花太多精力去经营,也致使我们丧失了一部分 90 后、00 后的用户,我们现在也在研究 90 后、00 后的用户习惯,去弥补这个问题。”
但近两年国内嘻哈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明显的改善,除了街舞行业外,林杰对未来的说唱市场更有信心。
他解释时表示:“音乐比舞蹈市场更大,音乐是消费市场,不需要花时间去学习,只需要消费和娱乐,今年说唱音乐因为国内一些选秀节目开始受到关注。在欧美国家,音乐市场规模也一直是高于舞蹈行业。”
据悉,在美国也有与嘻哈之城相似的媒体,而美国关于嘻哈文化的比赛、影视作品相比中国更加成熟,也为这些媒体带来更为成熟的商业模式。
“除了有商业角度的思考,我也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圈子的发展做一点贡献。“林杰说到。